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如期而至,恰逢集采人工耳蝸在廣東省正式啟用的首個工作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成功為多位聽障人士完成集采新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患者恢復良好,并于3月7日順利出院,一個月后返院開機,迎來新“聲”。根據(jù)最新政策,自3月1日起廣東全面執(zhí)行國家集采價格后,人工耳蝸單套系統(tǒng)(含植入體和體外處理器)采購成本從原先超過20萬元大幅下調至約5萬元,平均降幅達75%,顯著減輕了患者經(jīng)濟負擔。
患者出院和醫(yī)療團隊合影
患者家屬送來手寫的感謝信
37歲重獲新“聲”,
曾以為價格是“永遠跨不過的坎”
“說不緊張是假的,畢竟這是人生第一次上手術臺?!?7歲的阿楠(化名)在術前與醫(yī)生交談時,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衣角。自幼時起,慢性中耳炎便如影隨形地糾纏著他,經(jīng)年累月的炎癥最終導致右耳極重度聾,左耳也僅存勉強捕捉環(huán)境聲的殘余聽力。日常交流時他必須側身將左耳貼近對方,即便如此仍時常答非所問。這些年買菜、就醫(yī)等重要事務都需妻子陪同,連小孩幼兒園的家長會也只能由妻子代為出席。
“那天刷到降價新聞時,我正在廚房擇菜,手抖得菜葉撒了一地。”妻子擦拭著眼角回憶,求醫(yī)的艱辛讓她的淚腺變得格外敏感。阿楠先前患上“復雜肛瘺”,治療已經(jīng)花費了十余萬元,這對夫妻曾以為人工耳蝸二三十余萬的標價是永遠跨不過的坎。直到知悉集采政策落地,單套系統(tǒng)價格從20多萬元直降至5萬元,他們連忙動身趕來廣州。
顯微鏡下,阿楠左側的硬化型乳突及菲薄內陷的鼓膜令主刀醫(yī)生耳鼻喉科副主任張志鋼教授印象深刻:“這是二三十年反復中耳炎癥的印記。”但更觸動醫(yī)護的是患者家屬的決心——他們特意選擇了最新型號的人工耳蝸,雖然集采后仍需5萬余元,但相較原價22萬元已是巨大讓步?!伴_機后要像新生兒學語那樣從頭訓練?!睆堉句摻淌谳p拍家屬肩膀叮囑,“記得準備語言訓練圖卡,每天至少兩小時互動練習?!?/p>
張志鋼教授、司瑜副教授手術中
此刻躺在手術床上的阿楠并不知道,被炎癥偷走聲音的他即將在電子耳蝸的電流刺激中,重新聽見孩子喊的“爸爸”。
仿佛戴著降噪耳機生活,
被寂靜困住十年的家庭重啟春天
同一天,50歲的麥阿姨摩挲著住院手環(huán)上的二維碼對前來查房的護士感嘆:“手術室這盞燈亮起來的時候,我這條命才算真正撿回來了。”這位鼻咽癌康復者不曾想到,十年前戰(zhàn)勝腫瘤的放化療,竟讓她的雙耳聽神經(jīng)在歲月里悄然枯萎。如今她與人對話時必須緊盯對方口型,連廚房煲湯時的水沸聲都難以捕捉。
麥阿姨女兒從包里掏出泛黃的病歷本,內頁貼著十余年前的放療定位膜片?!爱斈赆t(yī)生說聽力損傷是‘遲發(fā)性后遺癥’,可誰能想到會嚴重到連孫輩哭鬧都聽不見?”她邊說邊比劃著母親在肇慶老家時的日?!措娨曇炎帜徽{到最大號字體,接電話全靠她貼著聽筒轉述,最心酸的是春節(jié)全家聚餐時,母親總因聽不清笑話而局促地跟著干笑。
醫(yī)生觸診時。注意到麥阿姨耳后皮膚仍留有放療特有的纖維化瘢痕?!八碾p耳聽力閾值都在90分貝以上,相當于戴著降噪耳機生活?!笨粗鳦T片上復雜的鼓室及耳蝸結構,醫(yī)療團隊最終為這位特殊患者選擇了最新型號的國產(chǎn)人工耳蝸。這款設備集采后價格為5萬余元,恰好卡在麥阿姨家人準備的預算線內。
2025年愛耳日清晨,當廣州塔尖掠過第一縷晨光時,手術臺旁那枚即將植入顳骨耳蝸的電極,正靜靜等待著為這個被寂靜困住十年的家庭帶來重啟聲音的春天。
張志鋼教授、司瑜副教授手術中
價格降幅達75%,
更多耳聾患者迎來新希望
張志鋼教授介紹,人工耳蝸技術正加速革新聽力障礙治療格局,成為全球約3000萬重度至極重度聽損患者重建“聲音世界”的核心手段。目前,該技術主要覆蓋助聽器效果不佳的群體,尤其對先天性耳聾兒童意義重大——國際指南建議6個月至2歲間早期植入以促進語言發(fā)育。
植入式設備具備直接刺激聽神經(jīng)的優(yōu)勢,目前國產(chǎn)產(chǎn)品通過自主研發(fā)已實現(xiàn)與國際技術接軌,但技術普及仍面臨多重挑戰(zhàn)。中國聽障人群達2780萬,但人工耳蝸植入率不足1%,高昂費用和術后康復資源短缺是主要障礙?,F(xiàn)如今,政策支持正逐步破局,技術迭代持續(xù)加速。無線連接、微型化設計和生物可吸收材料能提升患者的使用體驗,未來融合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的全植入式設備和光刺激技術或成新方向。
“3月3日是人工耳蝸集采結果落地的第一天,我做的第一臺人工耳蝸植入術,患者是飽受中耳炎折磨20年的中年人,長期依賴助聽器卻無法正常交流;第二臺手術是鼻咽癌放療后并發(fā)癥導致耳聾的患者。原本他們根本無力承擔高昂費用,如今終于能通過手術重獲新‘聲’?!睆堉句摻淌诮榻B,隨著集采政策全面實施,單臺設備費用降幅達75%,多數(shù)聽障患者及其家庭具備自主承擔能力。
張志鋼教授透露,目前,其人工耳蝸手術預約排期已有上百臺,很多都是等著集采落地的“老”患者?!白詮娜斯ざ伡山Y果公布,患者就診量和咨詢量激增,預計接下來全國范圍內人工耳蝸植入術的需求量會有比較明顯的增長。我們作為臨床醫(yī)生,真的特別為患者高興。”
【專家簡介】
張志鋼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耳鼻喉科
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
現(xiàn)任??聘敝魅?/p>
專業(yè)特長:2013-2018年連續(xù)六年被全國名醫(yī)百強榜研究院評為中耳炎外科TOP10專家。留學于瑞典和德國。主要擅長耳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完成耳硬化、鼓室硬化、先天性聽骨鏈畸形、各種中耳炎所致的傳導性耳聾的聽力康復手術10000多例,其聽力恢復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對難治性粘連性中耳炎病灶清除聯(lián)合聽力康復治療有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經(jīng)驗,其成果發(fā)表于世界權威的專業(yè)雜志喉鏡(《The laryngoscope》)上,創(chuàng)傷性耳廓缺損全耳假體修復寫入歐洲指南。目前致力于聽覺植入臨床研究,特別是人工耳蝸植入在保留殘余聽力和保護內耳精細結構方面有深入研究,原創(chuàng)性“潛水”植入技術獲國際認可,療效顯著。
社會任職: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廣東耳鼻咽喉分會耳科學組組長,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耳鼻咽喉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廣東分會常委,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廣東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常委。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通訊編委,中華耳科學雜志,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國外醫(yī)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
學術成就:相關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自然基金項面上項目3項,中山大學臨床醫(yī)學研究5010項目一項,省市級課題多項。特別是中山大學5010資助項目《粘連性中耳炎的規(guī)范化治療》的研究成果,以RCT的形式發(fā)表在耳鼻喉科最權威的《The laryngoscope》上,被納入粘連性中耳炎的治療指南中。相關臨床疾病研究與基礎研究發(fā)表高水平論文30余篇。
門診安排:北院區(qū)【周一上午(耳??啤⑻卦\)】
【周二上午(耳聾聽覺植入)】
【周五上午(耳??疲?/p>
司瑜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耳鼻喉科
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
專業(yè)特長:掌握耳鼻喉常見病診治,擅長各類病因引起的耳聾的精準治療及突發(fā)性耳聾、顳骨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尤其擅長兒童耳部疾病的個性化治療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膽脂瘤及特納綜合征耳部疾患的診治。2016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至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以最優(yōu)等“Summa cum laude”成績畢業(yè),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于Science immunology,且被腫瘤標志物協(xié)會評為“2019年度腫瘤標志物十大進展之一”。
學術成就: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及廣州市-校聯(lián)合基金等4項,主持逸仙臨床培育項目1項,主持中山大學5010臨床研究1項,以第一作者發(fā)表高水平論文20余篇。
門診安排:北院區(qū)(周四全天、周五上午);南院區(qū)(周二下午)
(通訊員:黃睿、陳越勃、劉文琴;圖片由醫(yī)院提供)
-
-
姚俊 廣東醫(yī)學院附... 耳鼻喉科
人工耳蝸能用多少年
-
-
張謙 隨州市中心醫(yī)... 耳鼻喉科
裝個人工耳蝸需要多少錢
-
-
朱桂英 淮北市人民醫(yī)... 耳鼻咽喉科
人工耳蝸有壞處嗎
-
-
朱桂英 淮北市人民醫(yī)... 耳鼻咽喉科
耳膜傷了做人工耳蝸好嗎
-
-
人工耳蝸手術介紹
人工耳蝸手術是一種治療耳聾的手術,主要針對患有耳蝸損傷或聽神經(jīng)損傷的患者。這種手術是通過植入人工耳蝸來替代受損的耳蝸,從而幫助患者恢復聽力。首先,醫(yī)生會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耳部檢查和聽力測試,確定患者是否... 詳細»
-
-
人工耳蝸能用多久
人工耳蝸是一種用于治療耳聾的醫(yī)療設備,使用壽命會根據(jù)個體差異和使用情況而有所不同。人工耳蝸體內植入物壽命理論上是70年,語言處理器的使用時間是7~10年。人工耳蝸是臨床上重度的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患者的一種... 詳細»
-
-
如何認識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是一種用于治療聽力喪失的醫(yī)療設備,它可以幫助那些因耳朵內部問題而無法聽到聲音的人重新獲得聽覺。人工耳蝸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將一系列電極植入患者的內耳,然后通過外部的話筒和處理器發(fā)送聲音信號到電極上... 詳細»
-
-
人工耳蝸會破壞原來的耳蝸嗎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它可以幫助重度和極重度耳聾患者恢復聽力。人工耳蝸不會破壞原來的耳蝸,而是通過手術將其植入內耳,替代受損的耳蝸毛細胞,將聲音轉換為電信號,直接刺激聽神經(jīng),從而使患者能夠聽到聲音。...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