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蔣衛(wèi)民 主任醫(yī)師 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感染病科
關(guān)于艾滋病血液傳染,存在多個誤區(qū),以下是常見的誤區(qū)及其解釋:
1、認為一旦接觸到艾滋病病人的血液,就會發(fā)生艾滋病感染。實際上,艾滋病的血液傳播需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足夠數(shù)量和活力的艾滋病病毒,二是這些病毒正好進入人體的新鮮血液和傷口中。如果皮膚黏膜完好無損,僅僅接觸少量的血液,并不一定會感染。因此,不是所有接觸到艾滋病病人血液的情況都會導致感染。
2、艾滋病患者的血液,離開人體干燥之后,仍然具有傳染性。艾滋病毒在外界環(huán)境中抵抗力較差,離開人體后,其活力會明顯降低。一般來說,干燥的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很難存活并保持傳染性。因此,干燥的血液通常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
3、只要發(fā)生艾滋病針刺傷,就一定傳染艾滋病。雖然針刺傷是艾滋病血液傳播的一種途徑,但并不是所有針刺傷都會導致艾滋病感染。感染的風險取決于針頭是否攜帶了足夠數(shù)量和活力的艾滋病病毒,以及被刺傷者的皮膚黏膜是否有破損。在正規(guī)的醫(yī)療機構(gòu)接受醫(yī)療操作時,使用一次性針頭或經(jīng)過嚴格消毒的針頭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4、蚊子叮咬后,也會引起艾滋病傳播。蚊子叮咬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蚊子在吸血時,不會將前一個被吸血者的血液注入到下一個人體內(nèi)。此外,艾滋病病毒在蚊子體內(nèi)也無法存活和繁殖。因此,蚊子叮咬不是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5、艾滋病母親所生的孩子,也一定有艾滋病。雖然艾滋病可以通過母嬰傳播,但并非所有艾滋病母親所生的孩子都會感染艾滋病病毒。通過采取有效的母嬰阻斷措施,如抗病毒藥物治療和人工喂養(yǎng)等,可以大大降低孩子感染艾滋病的風險。
總之,了解這些誤區(qū)并消除誤解對于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正確的認識和態(tài)度,采取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來降低感染風險。
-
-
鄧項俊 六安市人民醫(yī)... 感染科
艾滋病低熱
-
-
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種嚴重的免疫系統(tǒng)疾病。一、病因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種感染人體免疫系統(tǒng)細胞的病毒,主要通過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途徑傳播。二、... 詳細»
-
-
艾滋病機制
艾滋病主要是因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摧毀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嚴重的缺陷破壞人體的免疫。在免疫功能嚴重缺陷、嚴重損傷的時候就容易出現(xiàn)一系列的機會性感染,可以出現(xiàn)很多合并癥,艾滋病的... 詳細»
-
-
艾滋病概率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般正常人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只要沒有混亂的性行為或者共用靜脈注射吸毒等高危行為,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基本上為0。由于目前國家對血液的管理比較嚴格,已經(jīng)基本杜絕了...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