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感冒之后,媽媽發(fā)現(xiàn)丁丁這段時間老喜歡用力抓左耳,整個人也顯得很是煩躁。特別是在喝奶的時候,吸幾口奶,就要停下來一邊哭一邊扯耳朵。丁丁這些異常的舉動讓媽媽覺得很奇怪:這耳朵到底是怎么了嗎?于是帶去醫(yī)院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丁丁這些異常舉動,竟是因為他患上了急性中耳炎。
小兒急性中耳炎,是指細菌和(或)病毒等病原體經咽鼓管直接進入鼓室而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常繼發(fā)于上呼吸道感染,據有報道,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中急性中耳炎的發(fā)生率約10%。
說到這,可能有些家長要開始疑惑了:為什么孩子鼻子和咽喉部的感染,也會跑到耳朵上引起中耳炎呢?解釋這一點,我們先來看一下耳鼻喉的相關解剖:我們的耳鼻咽喉雖然是分布在不同的部位,看似相互獨立、互不相通。但實際上,它們之間是可以通過咽鼓管相互連接的,咽鼓管在平時的時候是閉合著的。這樣就可以防止咽部液體進入到耳朵,而在張口、吞咽、打哈欠等的時候,它則會打開,以調節(jié)耳內、外的壓力,以維持鼓膜兩側壓力的平衡,從而保證鼓膜的正常振動。
正是因為它們間是可以相通的,所以當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時,病菌也有可能會通過咽鼓管進入到耳朵,從而引起中耳炎。而相對于成人來說,孩子由于咽鼓管寬、短而平直,生理性狹窄處還沒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置,咽鼓管的鼻咽部開口端幾乎與鼻底相平。當上呼吸道道感染時,病菌更容易通過咽鼓管而侵犯到中耳,從而導致中耳炎的發(fā)生。
另外,有些家長在給孩子擤鼻涕時,可能會捏著孩子的兩個鼻孔讓他們用力擤鼻涕。殊不知,這種過分用力且捏緊兩個鼻孔擤鼻涕的方式,也可使空氣通過咽鼓管流向中耳腔,從而出現(xiàn)耳的悶脹感及耳鳴,嚴重的話,還可使膿性鼻涕通過咽鼓管流向中耳腔而引起中耳炎的發(fā)生。
一旦發(fā)生中耳炎,大一些的孩子可能會跟爸爸媽媽說“耳朵好痛”“耳朵嗡嗡響”等。但對于還不會用言語來表達的小寶寶來說,就需要家長留心觀察了。如果小寶寶在感冒后有出現(xiàn)夜間啼哭、用手抓耳、用頭蹭枕頭、無明顯原因的發(fā)熱,那么就該及時送往醫(yī)院請耳鼻喉科醫(yī)生做一個檢查,以排除中耳炎的可能。
對中耳炎的處理,一定要做到及時、規(guī)范,以免使急性中耳炎發(fā)展為慢性中耳炎,影響到聽力及后期的語言發(fā)育,再嚴重一些的還可引起顱內外并發(fā)癥,甚至危及生命。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林惠芳)
指導: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耳鼻喉科 鄒宇主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