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萌萌 副主任醫(yī)師
簡介:運用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結合現代醫(yī)學知識,擅長小兒常見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針灸推拿治療,對內科及婦科常見病的針灸推拿治療具有較深的研究。
岔氣針灸哪里,常用穴位有期門、太沖、支溝、陽陵泉、內關等。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穴位定位
期門:位于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太沖: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
支溝: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內關:位于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第二:穴位針刺法的操作步驟
醫(yī)生先用安爾碘為患者的皮膚消毒,以針灸點為中心,由內向外消毒。
扎針前醫(yī)生雙手嚴格消毒后,再取一次性無菌針灸針,刺入。
拔針前,醫(yī)生需對雙手再次消毒。
如遇上針口出血,可用棉簽按壓止血。
第三:穴位灸法的操作步驟
穴位灸法,一般使用艾灸穴位,每個穴位艾灸大約10~15分鐘,艾灸燃端距離穴位皮膚2~3厘米,傳遞溫熱感,可達到溫經散寒的作用。
注意灸火強弱要以施灸部位有溫熱感又不引起灼痛為度。
此外,岔氣還可以根據辨證分型加減使用行間、膈俞、陽輔等穴位,具體請遵醫(yī)囑,切勿自行操作。
-
-
岔氣了腰痛
岔氣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常見的胸腰疼痛,是一種非器質性的病變,通常疼痛能夠自行緩解。發(fā)生岔氣,出現胸痛或腰痛時,先保持平緩舒適的體位休息,觀察疼痛是否能夠自行緩解,如果疼痛稍微劇烈,不能忍受,可以口服非甾體類的止痛藥來... 詳細»
-
-
針灸什么感覺
在針灸治療時會產生疼痛的感覺,在進針后得氣的位置還可能會出現酸麻脹痛的感覺。如果在針灸治療時,醫(yī)生為了追求效果,選擇深刺,通常患者會感到疼痛的比較厲害。這是由于針刺穴位按經絡傳導的原因,針感越強說明治療的效果越好。如果疼... 詳細»
-
-
針灸后發(fā)熱
一般是有兩種情況:首先,因針灸期間沒有注意保暖,感受風寒所致,可以出現發(fā)熱、伴有惡寒、周身酸痛、乏力、頭痛等癥狀,可以跟癥狀服用治療風寒的藥物,或者治療風熱的藥物;其次,是因針灸調動機體陽氣所致,這個發(fā)熱通常不會引起其他... 詳細»